发布时间:2021/10/19 12:57:04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被誉为“天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二十一世纪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修建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的重大决策,中国中铁广大员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义无反顾地奔赴古老的雪域高原,以顽强的作风在“生命禁区”拼搏奉献,创造了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修建高原铁路的人间奇迹。
图:青藏铁路通车
中国中铁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主力军,所属十多家单位近6万名员工历时5年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高原天路,凝练形成了“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青藏铁路的建成促进了国家和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品牌和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极大地促进了企业人才和专家队伍建设、极大地丰富了企业精神、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改革发展。青藏铁路已经建成通车十五年,中国中铁仍有数万名员工继续坚守青藏、川藏高原,弘扬和传承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续写着“天路”建设传奇。
攻克世界性难题
图:关角隧道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中国中铁建设者们攻克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中铁科研院西北院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科学研究和技术咨询的主力军,为解决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环境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于1961年在青藏高原海拔4907米的风火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冻土观测站,持续研究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特征及40多年来气候、地温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我国首例高原冻土区系统性实体工程试验,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编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多年冻土区勘测设计的规范性文件,为解决青藏高原冻土区域铁路施工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保障青藏铁路的建设、运营安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中铁五局承建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高原多年冻土区第一长隧,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证明了湿喷混凝土在高原多年冻土区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工程荣登第八批“中国企业新纪录榜”。中铁隧道局承建的新关角隧道平均海拔3600米,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道,施工过程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建成通车后打通了控制青藏铁路运输的最大关口。工程荣获2016年度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ITA)重大工程奖、2016年度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优秀工程奖等国际奖项。
图:冻土生态修复试验场
艰苦不怕吃苦
青藏高原千里冰封,人迹罕至。海拔4000米以上、极易诱发高原病的“无人区”被称为“生命禁区”。医学显示,人在这里即使是站着不动,心脏负担也相当于在平原背着50斤东西爬坡。当地人常说“到了昆仑山,如进鬼门关;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上了风火山,三魂快归天。”
中央作出建设青藏铁路的决策后,作为中国铁路建设主力军,中国中铁毅然担当起“开路先锋”的大任,全公司迅速组织6万建设大军和大批机械设备,从格尔木,经纳赤台,上昆仑山,穿可可西里,翻五道梁,跨沱沱河,越唐古拉,贯藏北草原,直抵拉萨,全线打响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
上了青藏线,就要做贡献。这里有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的指挥长,也有顶风冒雪、顽强拼搏的一线工人;有强忍病痛、坚守岗位的工程师,也有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的技术员;有只能尽忠、不能尽孝的儿子,也有牵肠挂肚、思念幼子的年轻母亲。更有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豪迈斗志。中铁四局党工委书记于耀辉写下了“白天劳累,扯块白云擦把汗;夜晚孤寂,摘颗星星点盏灯”、“无花无草无怨悔,有苦有乐有豪情”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