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中国“驼队”,在沙漠中守护铁路安全

发布时间:2021/1/19 11:43:36

1月12日,“清沙人”在清沙作业中。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新华社兰州1月14日电 24岁的宋伟英有很多外号:“兵马俑”“清道夫”“出土文物”。实际上,他和同事是中国西部一段沙漠铁路上的“清沙人”。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去年,宋伟英成为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嘉峪关工务段肃北线路维修工区的养路工人。从有山有水、四季分明的甘肃省天水市到风沙肆虐的库姆塔格沙漠,这位“90后”迎来“脚踩黄沙、披星戴月”的职场生活。

2019年12月全线贯通的敦煌铁路,串起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省区,填补了这一区域的路网空白,新疆和西藏之间运输距离缩短1100公里。其中阳关至沙山沟段,位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有名的沙枣园横风区。这里一年四季风沙弥漫,最大风力可达10级左右。由于地处沙漠,沙埋线路时有发生,对铁路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清沙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得忍受风沙弥漫、能见度低、沙子灌进眼睛、耳朵、嘴巴的痛苦,还要预防在大风里站立不稳、被风刮倒摔伤的危险。

1月12日,“清沙人”在清沙作业中(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入职不久,宋伟英就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野外作业。2020年11月的一天,工区接到大风预警通知,大家立即奔赴沙害现场。平时几个小时能清完的沙,那天却足足清了十几个小时,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才收工。

人虽然捂得严严实实,风沙依然无孔不入;风沙吹得眼睛都睁不开,只能“摸索往前走”。“那一刻,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绝望。”宋伟英说。

几个月下来,大家的乐观、豁达深深感染了宋伟英,他已经适应这份工作。每次干完活,工长曹文总会开玩笑,大家像一个个现代版的“兵马俑”。他也会和大家一起接上话茬,说大家更像“新出土的文物”。

宋伟英爱读书,渐渐找到了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只要有业余时间,我就抓紧时间读书。”他说,这里很安静,看书很容易静下心来。

1月12日,“清沙人”在清沙作业中。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另一位“90后”于国华也是“乐天派”。于国华今年50岁了,他是从1995年1月1日起成为一名铁路养路工的,按工龄算,也是“90后”。肃北线路维修工区成立后,他明知条件艰苦,依然主动申请来这里工作。

“我们都不来,还会有人来吗?我现在年龄大了,能劳动就多劳动点,老了就干不动了。”在于国华看来,艰苦就是磨砺,何况自己能够为铁路建设出出力。

1月12日,大家的任务是对阳关站至沙山沟站路段进行一周一次的清沙作业。当天晴朗无风,对他们而言,这极其罕见。

于国华放下铁锹,摘下手套,展示手上磨出的茧子,亮出自己的“军功章”。